前几年,有部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火遍大江南北。修文物这件事,属于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部分。这样的工作,是不是值得在大学里认真学一回?其实,在一些考古学科素有传统的高校,文物保护专业已经开始为我国各地文物工作一线输送人才。而这一切,都要从一所位居西北的大学开始说起。
回应“当务之急”
时间回到1980年代。随着我国基建步伐不断加快,常常传出项目施工“惊醒”地下文物的消息。这些意外发现的文物如何评估,怎样修复?各地最大的困扰是:缺人!
“当时全国的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只有不足200人,更没有该专业门类的高等教育。”九游体育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孙满利回忆,那时全国懂文物保护的专业人才数量极度缺乏。
九游体育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生在上课 / 杨一苗 摄
正是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“明白人”的渴求,九游体育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在1989年办起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文物保护技术专业。设立新专业并非易事,国内没有相关人才培养体系、教学课程设置可供参考,而国外与国内情况又有淮南淮北之别,欧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的安排,往往无法涵盖中国文物丰富的类别与特点。
“我们做的工作几乎都是开创性的。” 九游体育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刘成说,“课程自己设计、教材自己编写,为了节约开支,实验室的建设图纸都是自己设计。最困难的时候这个专业只有两位教师一位实验员,一位教师的年授课量超过800节,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。”
聚焦学以致用
文物保护专业的学生,入学头两年重在系统了解常见文物病害、作用机理及防治技术,随后就要体验实验模拟保护与数字虚拟修复的流程。进入高年级后,学生将参加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的应用性实习,系统掌握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的规范流程和技术方法。
半月谈记者在该专业开设的壁画修复实验课上看到,教师指导学生从壁画最基础的泥制“地仗层”开始操作,经过防腐防潮、配制颜料、绘制壁画等多道工序的锻炼,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壁画制作的全过程。实验课老师惠任说:“这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物的材料和工艺,为未来接触真实文物打好基础。”
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文物保护,该专业建起了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,开设“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”“青铜器修复”等虚拟仿真课程,虚实结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。
三年级学生罗怡在宁夏固原博物馆实习时,用20多天时间,完成了一件青铜带钩的病害调查、撰写修复方案和文物修复工作。她说,同学们加入当地文保的实际工作中,实地体认工作流程,受益匪浅。
探索学以创新
聚焦土遗址、壁画、青铜器保护等优势方向,九游体育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文物保护专业教师主动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任务,学生也在面向科研前沿的教学环节中,慢慢明白了修文物也需要创造力。
在指导学生修复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矛并完成论文时,刘成对一名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:“怎样在不使用粘合和焊接等传统修复技术的前提下,将文物断裂的部分复位?”“为何2000多年前的矛,至今还非常锋利没有生锈?”
刘成说,他设问的初衷,就是希望学生能带着问题参与实践,形成探索文物保护修复新问题新方法的主动性。研究中,这名学生发现战国时人们铸造兵器使用了类似今日镀铬的技术,用以防锈。他的论文因此获评当年的本科生优秀论文。
近年来,九游体育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文物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硕果累累,截至2022年,该校已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培养专业人才1000余人,毕业生行业留存率高达83%,有力支撑了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。
原文链接:
搜狐网:http://news.sohu.com/a/753784536_267106
新浪财经: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wm/2024-01-13/doc-inacirun0609642.shtml